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艺术词典 >人物 >苏轼

苏轼



苏轼《黄州寒食帖》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明星,在文学和书画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排在宋朝四大书法家的首位,其书法以楷、行为主。其楷书主要是以唐颜真卿为取法对象,得浑厚雄强之势,但用笔有晋人法意,楷中带行,结字平扁,如石压蟾蜍,变化丰富,个性鲜明。其行书以颜书为底,上朔二王,写得雄秀兼备,古朴多姿。苏轼的书法,是典型的文人书风,他的书法,是构建在其广博而精深的文学基础之上的,苏轼在其论书绝句中写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其极具个性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以后,学颜的都学苏字,而写二王的,也没法绕过苏字。

  元丰五年,苏轼四十七岁时书《黄州寒食帖》,纵33.5厘米,横118厘米,计十七行129字,其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帖遣兴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不仅是苏轼平生最得意的作品,大书法家鲜于枢还把它誉为继《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