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名家漫谈 >人类喜剧的报道者——布列松

人类喜剧的报道者——布列松

【布列松与他的徕卡相机 1955】

 

    布勒松认为:在所有表现方法中,摄影是唯一的能把精确的和转瞬即逝的瞬间丝毫不差地固定下来的一种手段。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年出生于法国,是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决定性瞬间"是他1952年在摄影集中提出的摄影美学观念,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

 
    布勒松被称为“人类喜剧的报道者”。他在巴黎拉丁区穆夫塔尔大街,拍摄了一个兴致勃勃地给父亲买酒归来的男孩。他抱着两个大酒瓶,迈着轻快的步子,那得意洋洋的神气,透出少年的天真可爱。即使在左右邻舍女孩子们的注视下,甚至有的取笑他,他仍然昂首阔步,充满了生活的乐观情趣。他有不少这类表现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情绪的作品。

 

【巴黎 1954】

 

    布勒松认为:在所有表现方法中,摄影是唯一的能把精确的和转瞬即逝的瞬间丝毫不差地固定下来的一种手段。布勒松采用抓拍手法是和他的摄影的美学见解紧紧联系的。应该明确的是创作手法和一定的创作方法,创作倾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抓拍和摆拍都可以造成或真实或虚假的作品,关键在于摄影家的思想观点和审美标准。

 

【 《圣·拉扎尔火车站》 巴黎 1932】

 

    在他21岁的时候,已全融入了超现实主义的“反叛性”,并从霍特那里学到了构思和给画的技巧,并顺利地服完了兵役。在经历了所有这一切后,他开始寻觅那种只有更广泛的世界才能提供给他的教育。

 

【 法国 1932】

 

    1930年他乘船去了非洲象牙海岸的喀麦隆,靠在船上干活、卖小玩艺儿、夜晚打猎和卖干肉为生。这时他有了一架二手德国相机,可糟糕的是第一次拍照,胶卷被水浸湿得一塌糊涂,之后他又感染了严重地疟疾,几乎要了他的命。他给祖父写信,请求他们在他死后把他的尸体运回诺曼底,并“用第巴丝琴在我的坟前弹奏“可得到的答复是:“那太昂贵了,你最好趁早回来”。

 

【巴黎 1932】

 

    在1932年到1934年中,布勒松拍摄了大量被彼特·加拉斯称为“现代艺术的主旋律”的著名作品。他开始注意一些被早期法国、西班牙、墨西哥摄影记者选择的主题,他们不只注重报道和制造新闻热点,而且将瞬间与平凡的生活融合成为一种视觉美感。他的著名作品《孤独的法国骑车人》和另一幅残垣断壁间嬉戏的儿童的作品,都具有这种感觉。

 

【马德里 1933】

 

    1935年,他从墨西哥到了纽约。在纽约的一年当中,布勒松几乎没有从事摄影,而是跟着保罗·斯特兰德学习电影制作。1936年,他又回到巴黎。在1936年到1939年间,他同法国著名电影导演让·雷诺阿合作拍摄几部电影,其中最著名的是《乡村的一天》和《游戏规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布勒松和雷诺阿都非共产主义者,却拍摄过宣传法国共产党的影片。

 

【瓦伦西亚 1933】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和1936年7月西班牙爆发内战,在法国知识界掀起了政治热潮。1937年底,布勒松编导了一部为西班牙共和党集资解决药品问题的纪录片《再生》。在这一年的年初,他又开始拍了一些照片。此时的布勒松以一种紧迫感而不是艺术家的敏感专心地投入创作。后来他在当时著名的超现实主义作家路易斯·爱瑞根创办的《共产主义日报》任摄影记者,他的作品也经常发表在另一家共产主义者周刊《思考》上。那时和他一起工作的还有两位摄影家,罗伯特·卡帕和戴维德·西摩,他们成了亲密的朋友。


【瓦伦西亚 1933】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布勒松加入了一个军队摄影组织。1940年夏,他被德军俘瞄并送去服苦役,从制造装炸弹的大板条箱到铲肥料,他都干过。这期间他曾两次企图逃跑都失败了,1943年第三次逃跑终于成功。

 

【意大利 1933】

 

    1944年,巴黎解放。但是,有关解放的照片,布列松竟然一张未拍。他参加抵抗运动,忙得不亦乐乎。当然,他还是拍了一些反映巴黎市民审判德国帮凶的情景。他还以前线遣返回国的战俘为主人公,导演了电影《归途》。1947年,他们横渡美国,中途又有乔治、罗杰和艾丽亚・爱斯娜加入,马格那姆终于走上了正轨。同年,布列松在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了有161幅作品,长达两个月的个人影展。

 

【曼哈顿 1935】

 

    1954年,布列松早期几十幅名作被重新整理,出版了题为《决定性瞬间》的作品集。经过安利・马蒂斯的设计,它成为一本非常高级的作品集。另一本由米罗设计,撒农特尔写说明的《欧-洲人》是一本充分表现欧人性格特征的优秀作品集。这期间,他还到过埃及、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地采访。1955年,出版了《两个中国》,还出版了《巴黎岛》等作品集。

 

【巴黎 1946】

 

    1946年,他重新拿起相机是一次戏剧性的巧合,奉承偶然获悉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正在筹办一个他的创作展览,当人们正沉浸在悲痛之中时,得知这位天才摄影家还活着,展览便喜气洋洋地变成了布勒松作品回顾展。那年8月,布勒松带着他的囚犯生活、越狱经过和法国反法西斯地下活动的故事到了纽约,一向嗅觉灵敏的新闻界对他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 1947】

 

    1966年,布勒松脱离了马格楠图片社,但仍允许其使用自己的照片,这可能是由于经济原因和电视对摄影的潜在威胁。70年代初,他停止了摄影创作,又转而从事绘画。在应邀参加1979年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举办的回顾展时,布勒松拒绝一切采访,尽管他偶尔也谈些在记者们看来很“保守”的话题,但他基本上保持缄默。摄影对他来讲只是一种下意识,对整个世界来说,他的作品却是永不褪色且极其宝贵的珍品。

 

【缅甸仰光 1978】

 

【上海 1949】

 

【意大利 1952】

 

【Velo solex 1952】

 

【巴黎 1953】

 

【巴黎 1958】

 

【纽约时代广场 1959】

 

【罗马 1959】

 

【阿沙芬堡(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中南部一城市) 1962】

 

【柏林墙 1962】

 

【东京 1965】

 

【克罗地亚 1965】

 

【巴勒摩 1971】

 

    布列松提出决定性瞬间这种抓拍的摄影思想,同时也被与布列松同时代的德国摄影家爱瑞克·萨洛蒙博士、英国摄影家比尔·布兰特、匈牙利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等摄影名家所推崇,并成为新闻摄影最有效的手段。